聯系方式
沈陽宏塑倉儲設備有限公司
電話:024-2551 5686
傳真:024-2551 5686
郵箱:kefu@cnhongsu.com
地址:中國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建設
西路16號
國家統計局局長就2019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局長就2019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2020年1月17日)
(2020年1月17日)

想請問寧局長,2019年中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嚴峻復雜,您如何評價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年初設定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否完成?謝謝。

寧吉喆: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全力做好“六穩”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主要預期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全年經濟運行有以下六個特點。
一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剛才已經介紹了,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于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名列前茅的,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是位居第一的。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一些數據,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于1%,印度增長5%多一點,所以中國增長6.1%,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冠軍。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1萬美元的大關,實現了新的跨越。
二是就業持續擴大。2019年,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0%-5.3%之間,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預期目標。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2%,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明顯高出年初提出的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已經是連續第七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了。剛才也介紹到,農民工總量還是在增加的,2019年達到了2.91億人。
三是價格總體穩定。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得高一些,為9.2%,非食品價格上漲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還是回落的。
四是外貿外資逆勢增長。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3.4%,出口增長5%,進口增長1.6%,實現了外貿穩中提質,這也符合年初提出的預期目標。貨物貿易順差比上年擴大25.4%,利用外資方面,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從1-11月份的數據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全年有望超過1300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余額3107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52億美元。
五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實際增長5.8%,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如果與人均GDP增速相比,是相當的。GDP增長6.1%,人口增長超過千分之三,所以人均GDP增長5.8%左右,達到了全年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預期目標。尤其可喜的是,農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2%,繼續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縮小。
六是增長的質量效益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下,“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得到鞏固,剛才介紹到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比上年有所提高。微觀杠桿率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來衡量,11月末是56.9%,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是2.64,比上年縮小0.05,這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中西部地區工業、投資等主要指標增長是快于東部地區的,反映出區域發展的差距有所縮小。
還要指出的是,四季度尤其是11月、12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積極變化。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與三季度是持平的,好于預期。從生產看,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比三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增長6.9%,比10、11月份分別加快了2.2、0.7個百分點。從需求看,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比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增長了8%,比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與11月份是持平的。1-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4%,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2.7%,比11月份加快10.7個百分點。從市場預期看,12月份制造業PMI為50.2%,連續兩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持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
所以,全年主要宏觀指標都符合預期,在年初的預期目標范圍內,特別是11、12月份經濟指標出現了積極的變化,謝謝。
新華社記者:
我們觀察到今年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0000美元,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大關,我們如何理解這兩個數據的標志性意義,這兩個數據有沒有改變我國的發展階段?謝謝。
寧吉喆: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大家也都注意到,2019年我國GDP的總量是達到了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了10276美元,也就是說突破了1萬美元的大關。這不僅意味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而且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續改善,這不僅為中國今年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而且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事業作出了我們應有貢獻。它是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的,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這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也就是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根據我們比較計算,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201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他們之和加起來是在14.7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進步、社會和諧、生態改善、國防鞏固,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
第二,這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基礎地位鞏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產糧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糧食產量。我們的工業體系日益完善,擁有世界上所有工業分類。我們的基礎設施更加健全,年末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達3.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里程超過2/3;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電力裝機容量接近20億千瓦,居世界第一。我們的現代信息通信體系不斷完善,互聯網上網人數8.6億人。
第三,這標志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的提高,反映為居民在城鎮就業的比重上升,2019年城鎮就業人員4.4億人,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57.1%,同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收入質量也在提高,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消費質量提高,居民的消費結構升級,2019年有兩個比重說明這一點,一個是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了45.9%,比上年又提高了1.7個百分點。二是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在全部消費支出比重,也就是恩格爾系數,2019年是28.2%,下降了0.2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上升,食品消費總體下降,反映了消費結構的升級變化。生活質量提高,居民有房有車的、外出旅游的都在增加,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接近40平方米,全國私人轎車保有量達2億輛,國內旅游約58億人次,出境旅游超過1.4億人次,這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進一步擴大。
第四,這標志著中國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的貢獻進一步加大。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約15億人。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國家的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全球70多億人口當中,由于中國的加入,有30億人口人均GDP都達到了10000美元以上。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所以說,把中國的事辦好,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中國人均GDP穩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文發展指數地位也進一步上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仍然沒有改變,中國人口多,生產力總體還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仍然沒有改變,雖然我們人均GDP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是在縮小,但我們仍然是處在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久久為功、艱苦奮斗,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您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四季度出口、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具體貢獻是多少?第二個問題,關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這個速度我們感覺是低于GDP的增長,2020年中國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推動居民收入的增長,進一步讓經濟實現更好的再平衡?

第一個問題,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的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因為三方面加總是百分之百,各方面數據顯示出此消彼長的關系。您可能已經知道,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為60.5%。從全年來看,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略低于60%,為57.8%;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全年達到了31.2%;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即貨物和服務的出口減去進口的貢獻率是11%。與三季度相比,四季度相關數據會發生相應變化。消費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從全年來看,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是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
第二個問題,大家注意到,剛才我介紹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比較高,但由于全年CPI漲幅有所擴大,扣除價格以后實際增長5.8%。我剛才提到,人均GDP增速為5.8%左右,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增速是相當的。如果與6.1%的GDP增速相比,5.8%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基本同步。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個判斷是成立的。
關于2020年消費領域的走勢。從2019年數據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60%,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展望2020年,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帶動消費能力提升;而且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消費領域繼續擴大;隨著改革深入推進,消費環境繼續改善;再加上市場預期的好轉,居民消費意愿的上升??梢灶A見,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會進一步發揮。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注意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請問寧局長,從2019年的成績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哪些進展。從2020年來說,我們還將從哪些方向來努力?謝謝。
寧吉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過去的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經過全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特別是三大攻堅戰方面成效顯著。下面我就具體介紹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展。
一是經濟總量擴大和居民收入增長并駕齊驅。2019年我國GDP增長6.1%,增量近7.2萬億元,按年均匯率折1萬億美元還多。剛才我說過,中國經濟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當中增長是最快的,我們的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從全年各季度看,四個季度分別同比增長6.4%、6.2%、6.0%和6.0%;從過去幾年來看,也是連續18個季度保持在6-7%之間,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持續顯現。這不僅表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經濟總量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也表明2019年經濟發展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民生方面,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這也為2020年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脫貧攻堅成效突出。2019年扶貧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確度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項目、舉措傾斜力度加大;產業、就業、教育、健康扶貧扎實推進,全國貧困縣又摘帽了340個左右;“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任務基本完成。我剛才已經介紹了,據最新統計,全國又有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連續七年脫貧人數在1000萬人以上。按現行貧困標準,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降到551萬人。
三是生態環境持續好轉。2019年,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取得新的成效。初步核算,全年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約為24%,比上一年又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細顆粒物也就是大家關心的PM2.5未達標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比上年是下降了2.4%,全國地表水1-3類水質斷面的比例比上年上升了3.9個百分點,劣五類的比例下降了3.3個百分點。
四是財政金融風險可控。2019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果。我國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微觀杠桿率穩步下降,剛才已經介紹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是下降的。金融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低,撥備覆蓋率較高,資產質量較為穩健。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1.3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財政金融體系整體健康,風險可防可控。
五是人民生活繼續改善。2019年,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大,在推進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同時,各級政府確保民生支出合理增加,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繼續增強。學有所教方面,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在上年81.7%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在上年94.2%的基礎上又有提升;勞有所得方面,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過60%,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與經營性收入之和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過了70%。病有所醫方面,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約13.5億。老有所養方面,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9.67億人;住有所居方面,我剛才也介紹了相關數據,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深入推進,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約40平方米。弱有所扶方面,城鄉低保標準繼續提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在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還要看到今年必須攻堅決勝。要立足現有的基礎,堅定決勝的意志,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圓滿完成。一是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二是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國企國資、財政金融等關鍵領域改革,繼續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三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還要完善風險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風險防控。四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質的穩步提升。五是要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保持就業穩定,加大力度補齊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短板。
謝謝。
路透社記者:
我看到材料中提到,去年中國GDP增長從一季度的6.4%下滑到四季度的6%,中國政府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停止這種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您對今年GDP增長預期是多少?另外一個問題是關于中美近期達成的貿易協定,有報道稱很多美方加征的關稅還沒有取消,至少到今年底美國選舉之前是不會取消的,在您看來這些美國關稅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還會有哪些影響?謝謝。
寧吉喆:
GDP的季度波動是正常的,如果觀察世界各國公布的GDP數據,季度波動幅度可能還要大一些。衡量GDP增長情況,不僅可以用同比,也可以用環比折年率,這些都是統計領域的不同方法。所提到的GDP增速采用同比方法,所以就看到了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四季度均為6.0%,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當前中國經濟確實存在下行壓力。從過去幾年看,面對這種壓力,中國政府加大“六穩”工作的力度,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過去一年“六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年GDP增長6.1%,增速在世界上1萬億美元以上經濟體當中是第一名,很了不起。而且,我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并不刻意地追求經濟增速,而是促進有質量、有效益的合理增長。
至于說到2020年的經濟增長,雖然我們仍然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在新的形勢下,還會進一步采取措施穩增長、促發展。按照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各地區各部門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特別是當前中國1.2億市場主體發展活躍,也將共同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所以說今年的經濟穩定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中美貿易磋商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已經達成,這是一個平等協商的結果,也是一個互利互惠的協議,不僅對改善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而且對改善美國和全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期都是很有好處的。從近一段時期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從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分析預測來看,都可以得出這一點??赡苣沧⒁獾搅?,國際基金組織已經把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的增速預測值又調高了0.2個百分點。
關于關稅問題,應該說10月份以后,雙方都采取了關稅豁免和關稅排除的一些措施,相向而行,努力保持雙方經濟貿易的進行。我們也會按照雙方的共識實施好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這必將有利于中美雙方經貿合作的深化,有利于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貿發展,有利于全球經濟貿易的穩定發展。謝謝。
大公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的回落,今年國內外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請問寧局長,您對此怎么理解?
寧吉喆:
謝謝你,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剛才提到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種趨勢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未來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礎,也有條件的支撐??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認識。
一是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顯著。以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顯著優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也有利于應對各種外來沖擊和影響?;仡欉^去,我們成功地應對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外部沖擊。近年來,我們又成功應對了國內外復雜多變經濟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中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目前,我國財政赤字率較低、外匯儲備充足、優質資產豐厚、債務水平穩定,宏觀調控有足夠的政策手段和調節工具,加上微觀主體發展的努力,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穩定運行和邁向高質量發展。
二是長期建設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我國糧食總產量世界第一,而且藏糧于庫、藏糧于地、藏糧于民、藏糧于技,飯碗是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的。我國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獨立完整,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產業的協作配套能力強。我國服務業不斷成長,為工農業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60%左右?;A設施日益完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環保等設施體系繼續加強,網絡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在快速發展。
三是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的潛力巨大。我國擁有14億人口,也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市場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在外需波動的情況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是57.8%。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六大幸福產業供給與消費增勢良好,極具發展潛力。投資的關鍵作用也在穩步發揮,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還需要大量的有效投資。
四是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紅利豐厚。我國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剛才已經介紹,2019年勞動年齡人口為8.96億人,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勞動力資源大軍;就業人員7.75億人,也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就業隊伍;農民工總量為2.91億,今年仍然保持增長。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超過1.7億人;近年來,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超過800萬人,中專畢業生超過400萬人,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加入勞動力市場,必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五是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活力迸發。近年來,全國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集眾智、聚眾力、匯眾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2019年,每天新登記企業約2萬家,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了13.3件??萍夹鲁晒粩嘤楷F,去年嫦娥4號成功實現月背登陸,雪龍2號首航南極,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列裝,5G商用也加速推出。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達第14位,比上一年上升了3位。新動能新產業成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型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8%、8.4%;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3%,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在中國大地上蓬勃興起。只要我們發揮優勢、鞏固成果,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攻堅克難,希望總比困難多,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就一定能夠化危為機,繼續前行,謝謝。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想問一下目前的高質量發展已經進展到什么樣的程度?另外在2020年我們又會針對高質量發展做哪些重要的工作?謝謝。
寧吉喆:
這個問題問得好,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前面介紹的2019年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句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句是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都是穩步提升的。
一是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各方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實現了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這四大宏觀指標的協調匹配。這些數據前面都分別介紹過,我集中地再報一下,全年經濟增長6.1%,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2%,CPI全年平均上漲2.9%,進出口穩中提質增長3.4%,所以主要指標都符合預期、處于合理區間,這也是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是產業結構逐步升級。服務業較快發展,2019年服務業即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快于第二產業1.2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9%。根據經濟普查的結果,2018年服務業的比重是53.3%,所以又上升了0.6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要高一些,達到了59.4%,比第二產業高出22.6個百分點。所以,服務業增長是經濟增長重要的穩定器。工業結構繼續優化,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都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這兩個行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32.5%和14.4%,反映出工業結構在轉型升級。
三是需求結構趨于優化。消費發揮主要拉動力作用,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要高26.6個百分點。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反映在服務性消費比重上升。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較快增長,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3%,快于全部投資11.9個百分點;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3.2%,快于全部投資7.8個百分點。
四是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有所縮小。城鎮化率超過60%。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是第一次超過60%,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標志性數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城鎮1.2個百分點。中西部增長快于東部。2019年,中部、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和6.2%,分別快于東部地區2.9和1.4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有10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說是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的前提下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五是創新驅動繼續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2019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2.6%和26.8%。1-11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都在12%及以上。2019年,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5%,快遞業務量完成630億件,增長24%。
六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世行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比上年上升15位。財稅改革扎實推進,全年減稅降費預計超過2.3萬億元。全方位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成功舉辦,增設了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交往活躍,2019年與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0.8%,快于全部進出口7.4個百分點。從1-11月份數據看,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2.9%。
新的一年,要為“十三五”的圓滿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攻堅做好工作,還要為“十四五”的發展和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必須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提高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促進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提升工業基礎能力,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帶動終端消費,釋放強大國內市場潛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產業升級發展。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使經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謝謝。
金融時報記者:
我想問一下,我注意到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0.48‰,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數值,請問這對中國經濟有什么影響?這和2016年放開全面二孩之后,人口出生率依然有下降趨勢,請問中國政府應對這樣的情況將采取什么措施?
寧吉喆:
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還是在10‰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出生規模。你也指出,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但要看到,盡管出生人口是在減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是很大的。同時請注意,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200萬,2017年比2016年減少63萬,2019年減少的人數還是縮小的,說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比例達到了59.5%,還維持在較高水平,所以生育政策發揮了成效。
當然,我們也確實面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存在著老齡化的趨勢。我們也公布了老齡化人口的比重,即60歲和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請您注意,2019年,60歲以上人口的增量也是多年來較少的,比上年明顯縮小,當然這要結合歷史情況來看。
人口統計就是要真實準確地反映我國人口的數量和結構變化、地區分布和遷移流動等方面的情況,從中分析研究人口發展趨勢,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國務院已經部署要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1月6日韓正副總理已經主持召開了人口普查領導小組會議,普查的時點是11月1日零時。通過開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我們要進一步采用現代科學的統計方法,把中國人口的總量、結構和分布等人口“家底”進一步摸清楚,為制定“十四五”規劃,為我們邁向第二步戰略目標提供科學依據。謝謝。